#微冷 歐洲終戰那一天
今天是母親節,祝母親們母親節快樂。除了是母親節以外,5月9號還有其他意義。
1945年4月蘇聯紅軍進攻柏林,4月下旬,柏林城破,眼看大勢已去的希特勒自殺結束生命。5月2日,柏林司令向蘇聯無條件投降。柏林戰役以雙方的大量傷亡畫下句點。
接任德國元首的鄧尼茨派了國防軍最高統帥部作戰處長約德爾,前往盟軍遠征部隊最高司令部,想試圖單獨向西方盟軍投降,不過盟軍統帥艾森豪斷然拒絕任何談判,並要求德國立刻無條件投降。迫於無奈,鄧尼茨只好同意約德爾接受無條件投降。
1945年5月7日,凌晨2時41分約德爾在法國蘭斯(Reims)的盟軍遠征部隊最高司令部簽署了德國無條件投降書。盟軍方面,由盟軍遠征軍參謀長史密斯上將和蘇聯軍事聯絡團指揮官蘇斯洛帕羅夫少將代表簽字,並由法國塞韋茲將軍作為見證人。降書規定在5月8日的23時01分生效。
不過,其實在降書上簽字的蘇聯代表,蘇斯洛帕羅夫少將其實沒有取得莫斯科的同意。在知道德國有意要投降以後,雖然他立刻聯絡了莫斯科,然而卻遲遲沒有得到回應。
為了避免德國單獨向西方盟軍媾和,作為蘇聯一分子的他只好硬著頭皮在上面簽字,也讓他成為降書上官階最低的人。在他的要求下,降書上多了一條但書,在任何一個盟國的要求下,可以重新舉行新的受降儀式。他簽署完以後,準備向莫斯科回報時,克里姆林宮遲來的答覆終於傳來:不要簽。
幸好有那條但書,對這場受降儀式不滿的史達林要求重新舉行受降儀式。史達林提出的理由包含了受降儀式應該足以反映為了攻占柏林蘇聯人民所付出的巨大犧牲、德國應該在侵略的起點──柏林投降等。在蘇聯的抗議下,西方各國同意將5月7日的投降視為預演,重新舉行儀式。
於是,5月8日,蘇聯重新在柏林近郊的卡爾斯霍斯特(Karlshorst)主導了一場德國投降典禮。由德國代表陸軍元帥凱特爾遞交了無條件降書給蘇聯的朱可夫元帥。在柏林簽署的降書和蘭斯一樣,都規定在23時01分,不過因為時差的問題,降書生效的時間在莫斯科時間已經過了午夜。
就這樣,歐洲戰事畫下句點。有些人會稱呼這一天是Victory in Europe Day,簡稱VE DAY。
對美國以及西歐國家來說,這場戰役的勝利紀念日是5月8日;然而,無論是蘇聯或是解散後的蘇聯各國來說,他們的勝利紀念日則是訂在5月9日。雙方會各自在各自認同的紀念日舉辦各種儀式慶祝戰爭的結束。
另外,1950年的5月9日,法國前外交部長舒曼發表宣言,提議組成歐洲煤鋼共同體。歷經各種發展,歐洲煤鋼共同體最後演變成了今天的歐盟。
5月9日這天後來被追溯成歐洲日,紀念歐洲各國共同追求和平與繁榮。
至於舒曼是否是有意識的挑選5月9日提出構想,這就不得而知了。